日期:113/11/18(一)-11/21(四)
地點:茄苳里埤塘、元聖宮
活動內容:
導覽,是一種引導及介紹為目的的活動,旨在幫助參與者更好地理解和體驗一個地方、展覽、文化或歷史背景。我們透過導覽在地高中,永豐高中的學生讓學生得以了解客家在地文化及流傳,以其讓此文化保存流傳下去。桃園是台灣重要的客家聚落之一,擁有深厚的客家文化底蘊。客家文化在這裡表現得非常豐富,涵蓋語言、飲食、節慶、建築及工藝等方面。其中我們以廟宇文化及水源開墾的水圳作為介紹的主要方向。因此選地地點於位於茄苳里的茄苳里埤塘及元聖宮作為主要講解的地點。 桃園埤塘的起源台自於供水不均的問題。台灣因為降雨季節不均以及河流短促,以至於水資源常沒有充分的利用,所以,水利灌溉的工程變成是一種重要的事業,而桃園台地地區也就是因為降雨不均、河流短促及豐枯水期降水落差大而興起了建立埤圳設施的動機。因此桃園素有「千塘之鄉」的美名,是先民拓墾時即闢建埤塘來蓄水灌溉,以避降雨與溪水供應不足時的困境,而就是為此目的而建立的。1999年茄苳里埤塘正式建立,水源來自於石門水庫茄苳埤原名為「鴨仔店埤」,因為此地原來是—個販賣鴨子(小鴨)的店舖,因此當地至今仍習稱為鴨仔店而現在被改稱為「茄苳里埤塘」。
桃園政府努力保留埤塘、水圳文化,陸續活化、改造30多口埤塘,增設步道、燈光、休閒廣場等設施,埤塘不只有灌溉、養殖的功能,更能兼具滯洪、景觀、生態、休閒等功能,讓埤塘成為市民朋友生活的一部份。結合埤塘公園,舉辦地景藝術節、健走活動、野餐音樂會等各種休閒及藝文活動,讓民眾的生活與埤塘密切連結。 茄苳元聖宮,地址在八德區白鷺里三界廟前一號,創建於咸豐元年(1851),由地方士紳楊、劉、邱、林、黃、張、徐、蕭等大姓,因有鑑於茄苳溪庄內沒有大廟,因此在地民眾在宗教信仰上無所寄託,為了免除民眾遠奔他地求神拜佛的勞頓,因而號召民眾,籌募資金建廟。初建之時廟宇規模與一般民宅沒有差別,經光緒年間與民國39年(1950)二次重修後,又在民國63年(1974)於現址重建後,到了民國87年(1998)整建成目前樣貌。
元聖宮的香火源自於三官爐,與八德三元宮、南興永昌宮(主祀神農大帝)、霄裡玉元宮,仍有輪祀三官爐活動,每年到農曆8月時,隔年輪值宮廟會選定良辰吉時,至值年廟宇將三官大帝請回奉祀一年,依序循環每隔四年輪值一次。 宮內除主祀三官大帝與開漳聖王,並同祀觀音佛祖、神農大帝、三山國王、關帝聖君、天上聖母與玉皇上帝等神祇。由同祀神明可以推測,位於閩客交界線上的元聖宮,與客家信仰文化有著密切關聯。 本宮信徒以女性為主,且以老年人居多。信眾多以務農為業,寺廟維持經費則以信徒捐獻為主要。廟內設有元聖宮管理委員會,由信徒選出委員組成後,再選出主任委員。本宮除設有香公(廟祝)及管理人,並有神明會組織,設值年爐主及首事掌理。 透過導覽課程,將學生引領進入桃園的在地文化,讓他們有機會深入了解這片土地的獨特風貌與歷史背景。導覽傳遞文化知識,進行環境教育,也促進兩校師生之間的交流。達到雙贏的局面。